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惟覺(1928~ )
當代台灣禪僧。四川省營山縣人,俗姓劉。年少時即喜閱佛經,概然有出塵之志。初專修淨土,日誦佛號二十萬聲。三十歲從基隆十方大覺寺靈源出家。後於台北普門寺、宜蘭吉祥寺、新竹圓明寺、香港大嶼山寶蓮寺等處閉關。常於三昧中見彌陀現身,放大光明。並深悟「自性彌陀,惟心淨土」、「三千大千世界,不離吾人當前一念」之理,後捨淨就禪,於向上一路,努力參究,終至徹見父母未生前之本來面目。
1970年代初期,師潛跡、修苦行於台北縣萬里鄉山區。後為信眾發覺,請法供養,人數日眾。師有感於機緣成熟,乃發大宏願,就地闢建靈泉寺,開始弘宗演教,傳法利生。師施教圓融,常以禪七接引緇素二眾,民間信徒及政府高級官員之皈依於師者,為數甚多。自廣欽圓寂之後,師為台灣地區佛教界,最以修持聞名的僧人。
由於信眾護持甚力,因此,師籌得巨資,於1992年在南投縣埔里購得一二0甲土地,擬建中台禪寺,以接引有志禪修者。目前(1993)正籌建中。
◎附︰〈打得妄念死,許汝法身活〉(摘錄自〈籌建埔里中台山中台禪寺緣起〉)
惟覺禪師之禪法活潑圓融,並無固定形式,即所謂「因材施教」、「有教無類」。往往一棒一喝,一言一舉,乃至一默一止,便可使學人受益良多。惟為方便學人修習,惟覺禪師特敷設「數息」、「參話頭」及「中道實相觀」三個法門,以之指導學人。
「數息」即是在呼吸時之呼氣階段(亦可在吸氣階段)默數一至十等十個數字,心念專注,反覆進行。數息可以對治吾人之妄想、昏沈,如能修習純熟,則妄念頓消,定境現前,心念清淨,覺照不失。
「參話頭」者,提起一句佛號,參究念佛是誰。念佛之念未起之時,那一「不生不滅」之處即是「話頭」,觀照著話頭,發起「念佛是誰」之疑情,便是「參」,如此「提念──照念──參」反覆進行,即是「參話頭」。參話頭最緊要者為起疑情,如能疑情成團,如癡如聾,則時節因緣到來,疑團頓時打破,親睹娘生面孔,這便是「明心見性」。
「中道實相觀」乃禪宗修行之最究竟法門,其餘「數息」與「參話頭」皆只是方便。「中道」者,不落是非、成敗、苦樂、欣厭、得失、取捨之二邊境界,惟有當前如如不動,了了分明,實實在在之一念,稱為「實相」。吾人若能了知「即心是佛,全妄即真」之理,無論行住坐臥都保持無念、無住、無相、無為之心性,等到定慧功深,因緣成熟時,便可豁破無明,親證真如法身,最後無明漏盡,究竟圓滿成佛種智。
惟覺禪師常說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」,又說「學佛之目的在定心、淨心、明心」。以上三個法門乃對治眾生疾病之三帖藥方,「數息」為溫補,可以定心;「參話頭」是瀉藥,可以淨心;「中道實相觀」則係十全大補,可以明心。先溫補,再瀉之,最後大補,病乃可癒,佛乃可成。三帖藥方有相輔相成之效,學人可迴護用功,事半功倍。